热烈祝贺国际能源学院/能源电力研究中心王卫良教授团队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23-07-03
国际能源学院
近日,教育部颁发了202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我院王卫良教授团队牵头的“面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热力系统状态重构理论及其工程应用”项目,荣获202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是由教育部设立,用以鼓励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高等学校教师、科技工作者和科研组织的奖项,分设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专利奖,是仅次于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三大奖的重要科技奖项。
“面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热力系统状态重构理论及其工程应用”项目是在国家能源局、中国工程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下,面向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重大需求,由暨南大学牵头,以国际能源学院王卫良教授团队为主体,联合清华大学、国家能源集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等优势单位,开展联合科技攻关,提出了热力系统状态重构理论,部分科技成果在多台火电机组上得到成果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王卫良,清华大学博士学历,暨南大学国际能源学院教授,副院长,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工程院能源发展战略专家、国家科技部重点项目/指南评审专家、中国能源研究会节能减排专家、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可靠性专家等,和《中国电力》、Insight-energy science等杂志编委。长期从事燃煤发电节能减排、电站冷却、先进热力系统、能源发展战略等方面研究。曾作为课题负责人参与中国工程科技中长期战略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在火电机组节能减排基础理论、技术开发、发展战略等方面都取得了系列重要创新成果,提出了根本抑制火电机组低负荷能耗上升的热力系统状态重构理论,攻克了火电机组深度调峰过程低负荷工况保效的卡脖子科技难题。2018年与16位院士共同撰写《关于推动燃煤发电产业升级,强化机组深度调峰能力,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以推进节能减排的建议》,提交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为推进“双碳目标”国家战略提供有力支撑。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撰写专著1部,授权发明专利20余件(获得国际阶段PCT检索报告5份)。曾获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国际燃气轮机学会学术奖、中国能源研究会优秀青年能源科技工作者奖、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创新奖一等奖(1/15)、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创新奖二等奖(1/15)等。
文/图:黄畅
初审/校对:苏潇
最终发布:武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