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2银1优胜!我院师生2025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校赛中夺金摘银
2025-07-15
国际能源学院
近日,2025 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暨南大学校赛圆满落幕,我院师生凭借扎实的专业素养、卓越的创新能力和默契的团队协作,在激烈的角逐中脱颖而出,共斩获金奖1项、银奖2项、优胜奖1项,为学院赢得了荣誉。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作为国内极具影响力的大学生创新赛事,校赛阶段便汇聚了全校各院系的优秀团队,竞争异常激烈。大赛以“创新驱动发展,青春引领未来”为主题,旨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其创新创业精神,为国家输送更多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国际能源学院/能源电力研究中心高度重视此次比赛,从赛事启动之初就积极组织师生参与,鼓励大家将专业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获奖名单公示】
【作品展示】
1.金奖作品
作品名称:智膜先知——基于无损监测的膜组件污染预警系统
指导老师:尚文涛、李万斌
团队成员:林晓欣、唐振洲、马定豪、陈梓乐、陈浩劲
作品简介:在全球节能减排的背景下,智膜先知团队聚焦于膜污染这个痛点,提出利用OCT与PIV构建多模态无损检测体系,结合深度学习构建膜污染演变预测模型,结合实时监测和自动化清洗系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团队荣获奖项数加,获得国自然基金、HK Tech300种子基金等支持,有望为企业智能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持,致力于促进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2.银奖作品
作品名称:织能矩阵——边云融合电池梯次重构先驱者
指导老师:安荣邦、赵乘骥
团队成员:韩明松、许慕寒、郭佳鑫、赖文灏、雷雅晴
作品简介:织能矩阵深耕动力电池梯次利用领域,瞄准“双碳”目标下退役电池处理的迫切需求,而行业长期受“不安全、效率低、难管控”三大痛点制约。团队创新研发基于可重构拓扑结构的电池管理系统,通过一体化软硬件平台实现突破:硬件集成了高精度采样电路和安全电池隔离技术;软件上突破可重构算法和通信技术,既有效缓解电池组“木桶效应”,又兼容不同容量退役电池,大幅提升安全性与运行效率,降低退役电池回收成本。目前,项目已拥有多项核心专利和软著,同时与多家企业达成合作,产品覆盖多场景。其技术为储能领域提供了低成本、高适配的解决方案,通过梯次利用退役电池扩充储能资源,提升储能系统经济性与稳定性,助力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为可再生能源消纳、电网调峰等提供关键支撑,加速能源结构绿色转型。
3.银奖作品
作品名称 :智驭冰鉴——基于多监测路径数据融合的风机防冰体系研究
指导老师:莫维科、李海良
团队成员:王锘滢、王静怡、张晓彤、邱晓颖、饶夕康、徐成、阳文、张楚杰、刘哿杭、马敏琪、芮晓、姜苏桓、吴志润、杨烨
作品简介:智驭冰鉴团队立足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路径,从机械动力学、光学传感、人工智能与电气工程等多领域协同突破,构建了一套多维协同的风机防覆冰智能监测与主动除冰体系。项目依托暨南大学资源开展,目前已布局发明专利五项,且在多项赛事中获得优异成果。未来团队将深耕风电覆冰诊断领域,促进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保障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助力实现国家“双碳”战略目标。
4.优胜奖作品
作品名称:双核智灌——基于AquaCrop-DeepSeek双模型协同的智能滴灌系统研究
指导老师:安荣邦、谢勇君、赵乘骥
团队成员:王嘉豪、谢晓虹、赵振坤、曾彦雅、方艺越
作品简介:“双核智灌:基于AquaCrop-DeepSeek双模型协同的智能滴灌系统研究”是2024年广东省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延伸升级项目,聚焦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水资源短缺与传统灌溉效率低下的核心问题,构建了集“开源、节流、增效”于一体的智能解决方案。项目通过三重优化提升太阳能空气制水效率:采用氯化锂掺杂硅胶复合吸附剂增强吸水性,结合蜂窝结构封装扩大比表面积,搭配微型风扇强制对流强化空气循环,有效突破传统制水装置的效率瓶颈。该系统通过硬件优化与智能算法的融合,不仅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提供了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范式,更推动了农业灌溉向精准化、智能化升级,助力乡村振兴与生态安全建设。
祝贺以上获奖的师生队伍!每一份荣誉的背后,都是创新智慧的凝聚与团队协作的汗水!备赛过程中,团队成员与指导老师默契协作,从技术论证到方案打磨,历经数次修改优化。学院始终以“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为理念,通过导师指导、实践平台与资源支持,为参赛团队筑牢根基,此次获奖正是学院教育教学成果与创新活力的生动彰显。国际能源学院/能源电力研究中心将继续秉持创新驱动理念,激发更多师生的创造力与实践力,在创新创业的浪潮中勇立潮头,续写更多精彩篇章!
图文:国际能源学院
初审:邓绮琳
复审:文李黠
终审: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