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新能源电力系统与智能控制”分论坛珠海会场圆满举行
2025-10-28
国际能源学院
2025年10月19-22日,第23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于上海世博中心盛大启幕,暨南大学国际能源学院/能源电力研究中心成功承办本次大会的新能源电力系统与智能控制分论坛。此次分论坛汇聚了来自加拿大、丹麦、瑞典、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亚、意大利、英国等9个国家的顶尖专家、知名学者和行业精英,共同追踪能源科技前沿,聚焦新型能源与电力系统关键技术,进一步搭建起跨国界、跨领域的能源科技交流桥梁,为珠海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产业发展注入国际智慧。

上海会场活动结束后,应学院盛情邀请,4名海外专家于10月23日来到暨南大学珠海校区,在国际能源学院开展实地调研与学术交流。当日,学院党总支书记肖云、副院长邓慧、副院长柯毅明、党总支副书记文李黠代表学院,向远道而来的嘉宾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分论坛珠海会场由学院副教授关培源主持,部分骨干教师及研究生代表全程参与,现场互动氛围浓厚。

上午9点,讲座正式拉开帷幕。丹麦奥尔堡大学的Zhe CHEN教授率先开讲,他身兼丹麦技术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IEEE会士等多项荣誉,在风能技术、电力电子学等领域造诣非凡,在本次大会上被敦聘为暨南大学客座教授。在讲座中,他围绕《基于可再生准能源和电力电子技术的新型电力系统》,分享了Intelligent Power Systems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先进能源技术现状、新型电力系统特性及应对策略。

紧接着,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的Michele MERANO博士登场。作为光学与凝聚态物理领域的资深教授,他主要研究光物质相互作用、光束光学与光学操控。在《The optical response of 2D materials》的讲座中,他针对二维材料平面外光学常数实验测定难题,展示了全面表征二维晶体光学响应的方法。

随后,来自法赫德国王石油矿产大学的Ali Taleb A AL AWAMI副教授带来《Interdependent Operation of Flexible Water and Power Networks》专题报告。沙特计划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至50%,给以化石燃料为主的电网带来挑战,同时用水需求持续攀升。AL AWAMI博士介绍了链接可再生能源占比高的电网与反渗透海水淡化厂的协同优化框架,强调灵活运行和水存储对可再生能源整合的重要性。

最后一场报告由挪威科技大学的Basanta Raj POKHREL副教授带来,他以《Role of Real-Time Intelligence for the Future Power Grid》为题展开报告,阐述了实时数据和先进分析如何助力电网运营商在新场景下维持可靠性、提高弹性并优化性能,推动向客户中心化的未来电网运营转型。

讲座结束后,专家们在学院教师的陪同下参观了珠海市新型能源与电力系统创新重点实验室。通过考察实验室科研设施、听取技术成果介绍,专家们深入了解珠海在新能源高效转换、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等领域的研究进展,为后续开展联合科研、人才联合培养等合作达成初步共识。



此次珠海会场活动的圆满举办,不仅为新能源电力系统与智能控制领域搭建了高质量国际交流平台,更推动了前沿技术成果的跨界传播与创新思维的深度碰撞。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与全球顶尖科研机构的合作,助力珠海打造新能源领域国际合作高地,为粤港澳大湾区 “双碳” 目标实现与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图:国际能源学院 文:孔楠 一审:祝颖 二审:文李黠 三审:肖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