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院全称
国际能源学院
International Energy School
2.学院简介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暨南大学重要讲话精神,服务“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暨南大学敦聘刘吉臻院士团队,于2019年1月14日在珠海成立能源电力研究中心,筹建国际能源学院,林如鹏书记和宋献中校长共同担任筹建领导小组组长(暨人〔2019〕3号)。为协助筹建国际能源学院,推进学校能源电力学科发展,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暨南大学专门出台《暨南大学聘任刘吉臻院士工作方案》(暨人〔2019〕32号),授权刘吉臻院士创新机制、体制,组建国际能源学院,并确定国际能源学院由暨南大学直接管理,人、财、物相对独立的指导方针。根据暨人〔2020〕51号《暨南大学关于成立国际能源学院的通知》,学校融合原电气工程学院与国际能源学院(筹)组建国际能源学院。
国际能源学院座落在美丽的海滨城市-珠海,毗邻澳门、香港。基于珠海校区20年来在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基础,国际能源学院按照“高起点、新体制、国际化”的办学目标和要求,正在为暨南大学“新工科”办学开启新的篇章。国际能源学院现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2个本科专业。2021年3月获教育部备案(教高函〔2021〕1号),学院新增“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计划于2022年招生。目前,国际能源学院共有本科生620余人,硕博士研究生28人,围绕“电气与电子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3个能源电力的主要学科与研究方向开展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学院秉承暨南大学服务于华人华侨的办学传统和特色,按照国际一流能源学院标准建设师资队伍,保障师资国际化水平不低于60%。现有教职工人数53人,70%以上拥有博士学历。计划未来学生构成为:华侨学生1/3,外国留学生1/3,国内学生1/3。招生规模由每年130人逐步达到每年1000人。
国际能源学院瞄准能源科技发展前沿,服务国家能源革命重大需求,积极探索“新工科”创新发展理念与能源电力基础工科全面融合的国际化创新办学模式。通过积极推动与国内外大型能源电力企业和知名高校的深度合作,深化校企合作与国际交流,积极探索学校、企业、境外高校的联合办学机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懂得跨国跨文化交流的多学科复合型能源电力骨干人才,全力创建暨南大学“能源电力”国际一流教育品牌,擦亮金字招牌,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3.专业介绍(学习内容及培养目标)
学院现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2个本科专业,分别围绕“电气与电子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2个能源电力的主要学科与研究方向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历经十余载,国际能源学院的相关专业都已取得较好的成果,培养的学生无论在就业还是深造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目前学院在读全日制本科学生620余人,硕博研究生28人;计划2021年度本科招生130人。未来学生构成为:华侨学生1/3,外国留学生1/3,国内学生1/3。招生规模也将逐步增加到每年1000人。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诸多领域。本专业立足珠三角、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及科技发展需要,掌握电气工程科学领域专业知识,具备工程实践研发能力,并能在电力系统、电气控制、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等电气工程相关领域开展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跨学科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具有较强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领军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复变函数,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工程电磁场,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技术,继电保护原理等。
主要实践环节:基础课程实验,专业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学时达到总学时的36%以上。
2、自动化
自动化专业是学校贯彻“3060”双碳目标能源转型、粤港澳大湾区能源综合利用等国家发展路线的重要支点,以智能信息技术促进产业变革,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提供人才和科技服务。本专业面向能源转型及其智能化利用发展,培养学生具备自动控制、人工智能等信息科学领域的基本素养,掌握信息科学与控制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及其在新能源工程和电气工程等领域的应用技能,构建大工程、大系统观念和培养扎实的工程实践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育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系统运行、产品技术开发与测试、项目运营管理等的技术人才、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和社会责任及国际胜任的领军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现代控制理论,工业过程控制,检测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
主要实践环节:基础课程实验,专业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学时达到总学时的34%以上。
4.教学培养(精品课程、教育基地等)
国际能源学院已建立一支由刘吉臻院士领衔,由海内外教学名师引导,并由来自清华大学、香港大学、南洋理工等海内外著名高校毕业的四十余名青年才俊组建的高水平教学师资团队。
目前学院有省级一流课程《程序设计基础与VC++应用》,除注重学生日常学业,学院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加强实践环节、设置研究型课程,以工程能力培养和锻炼为教学培养特色,整合学院的科研平台,建立了机器人实践中心、安全监测与检测实践基地、新能源梯次利用与储能管控实践基地、轨道安全智能检测与维护实践基地、非接触牵引供电轨道交通模拟实践基地、网络化智能有轨电车运营实践基地6个课外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10余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机会,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
此外,学院还聘请了校外实习基地导师,辅导学生从事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指导,以及从事专业特色课程的教学和讲座。通过学校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可选修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能源类线上课程,拓展国际化视野。
5.科研实力(名师、重点实验室与重点项目)
学院现落实到岗教学科研人员47人,高级职称34人,博士生导师2人,研究生导师10余人。2017年,成功建设“广东省电气与智能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5年,珠海市轨道交通健康运营协同创新中心获珠海市协同创新中心。2008年,电气自动化实验室被认定为珠海市公共实验室。
能源电力研究中心目前拥有电气与电子工程研究所、信息科学与控制工程研究所、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和能源经济研究所,通用能源电力电子交直流混合微电网、智慧能源与高效储能、智能检测与先进控制、新能源与高效能源转换等科研平台,主要围绕能源电力的各研究方向,开展科研相关工作。2020年以来获纵向项目数13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8项,合计87万元;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广东省电力设计院等单位合作横向项目7项,金额538.8万元;创办中心以来,目前已落实央企科技合作项目5项以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预研项目2项,申报并落实横向课题经费超过1500万元。2020年发表高水平论文34篇,其中SCI一区11项、二区7项,出版学术专著4项,发明专利授权11项,实用新型2项。2021级研究生计划招生47人,“能源动力”专业硕士学位点申报,已在广东省教育厅公示。
6.学生就业及深造情况(就业、继续深造去向、就业率等)
2020就业均况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自动化 |
平均就业率/% | 85.56 | 90.83 |
平均薪酬/元 | 6449.84 | 8441.97 |
去向代表企业 | 国家电网、广东电网、许继电气、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建集团 | 格力、OPPO、东风日产、中建集团 |
2020两届毕业生国内升学、出国出境主要就读院校
就业性质 | 就读院校 |
国内升学 | 暨南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 |
出国出境 | 英国伯明翰、曼彻斯特大学、悉尼大学 |
7.学生获奖(竞赛、优秀毕业生)
2020年以来,学院学生在国家级、省级、校级各类创新比赛中均有获奖,其中国家级奖项12项(2020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2项、2020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胜奖5项、2020年第十届MathorCup高校数学建模挑战赛本科组三等奖1项、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国家级二等奖4项)、省级奖项4项(2020 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广东省二等奖2项、第十四届iCAN大赛华南赛区省级三等奖、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省级银奖)、市级奖项1项(2020年珠海(高新区)“菁牛汇”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校级奖项12项(2020年暨南大学第十届“挑战杯•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3项、2021年暨南大学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2020年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铜奖2项、2020年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1项)。获批的国家级大创项目2个、在研2个,省级获批2个,校级获批10个、在研1个。获批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重点项目与一般项目各1项。
8.院士寄语
国际能源学院将弘扬暨南大学“侨校+名校”办学优势和国际化办学机制,加强与港澳地区以及“一带一路”国家高水平大学的联系与合作,探索新型的国际办学模式。学院本科专业建设将以“新工科”“国际化”为目标,构建“多学科交叉、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特色鲜明的国际能源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全力创建暨南大学“能源电力”国际一流教育品牌,擦亮金字招牌,提升“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
刘吉臻,教授,博导,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9.学院网站网址
https://energy.jnu.edu.cn/
10.学院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暨大国能(原“暨大电工之声”)
11.学院招生咨询电话
0756-8585603
12.学院联系邮箱